1. 概览
- 功能:展示 VPC 的全局信息,包括已创建的 VPC 数量、子网分布、公网资源(如 EIP、NAT 网关)的使用概况,帮助用户快速掌握 VPC 资源的整体状态。
2. 自助问题排查
- 功能:提供 VPC 网络的自助诊断工具,可自动检测网络不通、路由配置错误、安全组规则冲突等常见问题,并给出修复建议,降低运维门槛。
二、核心网络组件
1. 专有网络
- 功能:管理 VPC 的创建、删除、网段规划(如10.0.0.0/16),是云上私有网络的 “容器”,所有子网、路由规则均基于 VPC 逻辑隔离。
2. 交换机
- 功能:管理 VPC 内的子网设备,每个交换机对应一个可用区,用于划分 VPC 为多个逻辑子网(如10.0.1.0/24用于 Web 层,10.0.2.0/24用于数据库层),支持跨可用区容灾部署。
3. 路由表
- 功能:配置 VPC 内的流量转发规则,包括系统默认路由(子网互通)和自定义路由(如指向 NAT 网关、VPN 网关的流量),精准控制业务流量路径。
4. VPC 前缀列表
- 功能:管理 VPC 内的IP 地址前缀集合,用于路由表、网络 ACL 的规则简化(如将多个连续子网合并为一个前缀列表,减少规则数量)。
5. IPv4 网关
- 功能:VPC 的私网流量出口,默认自动创建,负责 VPC 内子网的私网互通及与公网资源的转发(需结合 NAT 网关或 EIP 实现公网访问)。
三、公网访问与 NAT 管理
1. NAT 网关(展开项)
- 公网 NAT 网关:面向大流量、高并发场景的公网访问,提供高带宽、高连接数能力,适合企业级业务(如全球用户访问的电商平台)。
- VPC NAT 网关:实现私网实例访问公网(SNAT)和公网访问私网实例(DNAT),支持多实例共享公网带宽,降低中小业务的公网成本。
- NAT 网关资源包:预购 NAT 网关的带宽 / 连接数资源,按包计费更优惠,适合流量稳定的业务长期使用。
四、网络互联与扩展
1. VPC 对等连接
- 功能:实现同一地域内不同 VPC 的内网互通(跨账号也支持),适合业务拆分后仍需内网通信的场景(如 “用户系统 VPC” 与 “订单系统 VPC” 互通)。
2. 终端节点
- 功能:通过内网访问阿里云公共服务(如 OSS、RDS),无需公网带宽,提升访问速度并降低安全风险(如 VPC 内 ECS 通过终端节点访问 OSS 存储)。
3. 终端节点服务
- 功能:将用户自研服务开放为终端节点服务,供其他 VPC 通过内网访问,实现跨 VPC 的服务化共享(如企业内部的支付服务开放给多个业务 VPC 调用)。
4. 高可用虚拟 IP
- 功能:为多台 ECS 实例配置虚拟 IP,实现服务的高可用(如其中一台实例故障时,虚拟 IP 自动漂移到备用实例,业务无感知)。
5. DHCP 选项集
- 功能:自定义 VPC 内的DHCP 配置(如 DNS 服务器、域名后缀),满足企业对私有 DNS、域名管理的个性化需求。
一、地域
- 作用:决定 VPC 的物理部署位置,影响网络延迟和资源互通性。
- 选择逻辑:
- 优先选择靠近用户 / 业务的地域(如华东 1(杭州)服务江浙沪用户,华北 2(北京)服务北方用户),降低公网访问延迟;
- 若需与本地 IDC 通过专线互联,选择与 IDC 同地域或邻近地域的 VPC,减少专线成本与延迟。
二、专有网络名称
- 作用:自定义 VPC 的标识,便于后续管理(如区分生产、测试环境)。
- 推荐规范:采用 “业务 – 地域 – 用途” 命名(如电商-杭州-生产VPC),长度控制在 128 字符内。
三、IPv4 网段
这是 VPC 的核心私网地址空间,需结合业务规模和长期规划选择:
1. 网段分配方式
- 手动输入 IPv4 地址段:
- 优势:完全自主规划,适配复杂网络架构;
- 推荐网段:遵循RFC 1918标准私网网段:
- 大业务(需大量 IP):10.0.0.0/16(含 65536 个可用 IP);
- 中业务:172.16.0.0/20(含 4096 个可用 IP);
- 小业务 / 测试环境:192.168.0.0/24(含 256 个可用 IP)。
- IPAM 分配的 IPv4 地址段:
- 优势:阿里云自动分配无冲突的私网网段,适合对网络规划不熟悉的用户;
- 场景:快速搭建测试环境或小型业务,无需手动设计网段。
2. 网段规划注意事项
- 避免与本地 IDC 或其他 VPC 的网段重叠(如本地 IDC 用了192.168.0.0/16,VPC 就选10.0.0.0/16),否则会导致路由冲突;(避免与本地 IDC 或其他 VPC 的网段重叠” 是指在规划云服务器 ECS 的专有网络(VPC)私网 IP 地址段时,要确保其与用户本地数据中心(IDC)的私网 IP 段、以及其他阿里云 VPC 的私网 IP 段没有重复,否则会引发路由冲突,导致网络通信异常)
- 预留足够的 IP 冗余(如业务预计扩展到 100 台实例,选/24网段即可,但长期规划建议选/16)。
四、IPv6 网段
- 作用:为 VPC 开启 IPv6 支持,适配下一代互联网协议需求。
- 选择逻辑:
- 若业务无需 IPv6 访问(如仅对内网或传统公网服务),选 “不分配”;
- 若需双栈(IPv4+IPv6)访问(如面向全球用户的互联网服务),选 “系统分配的 IPv6 地址段” 或 “IPAM 分配的 IPv6 地址段”;
- 场景:国内部分运营商已全面支持 IPv6,对用户体验敏感的业务(如视频、社交)建议开启。
五、描述
- 作用:记录 VPC 的用途、负责人等信息,便于团队协作与后期运维。
- 示例:电商生产环境VPC,包含Web层、数据库层,负责人:张三,长度不超过 256 字符。
六、交换机
交换机是 VPC 内的子网设备,每个交换机对应一个可用区,用于划分 VPC 为多个逻辑子网:
1. 交换机名称
- 推荐规范:“VPC 名称 – 可用区 – 用途”(如电商杭州VPC-可用区H-Web子网),长度控制在 128 字符内。
2. 可用区
- 选择逻辑:
- 若业务需高可用(如生产环境),选择多个可用区的交换机(如杭州可用区 H 和 G 各建一个),避免单可用区故障导致业务中断;
- 若业务对成本敏感(如测试环境),选一个可用区即可。
3. IPv4 网段(子网)
- 作用:在 VPC 的大网段内划分更小的地址空间,实现业务模块隔离(如 Web 层、数据库层分属不同子网)。
- 规划逻辑:
- 子网网段必须是 VPC 大网段的子集(如 VPC 是10.0.0.0/16,子网可设为10.0.1.0/24);
- 子网掩码建议选/24(256 个 IP)或/23(512 个 IP),根据实例数量调整(如 Web 层预计 50 台实例,/24足够);
- 可点击 “添加 (1/10)” 创建最多 10 个子网,满足多业务模块的隔离需求。
七、配置验证与最佳实践
- 网段冲突检查:创建前确认 VPC 网段与本地 IDC、其他云服务商网络无重叠;
- 高可用架构:VPC 选多可用区,交换机分属不同可用区,实例跨子网部署;
- IP 资源预留:按业务 3-5 年的扩展预期规划网段,避免频繁变更;
- IPv6 按需开启:若业务无明确 IPv6 需求,优先聚焦 IPv4 以降低复杂度。
1. 地域
- 作用:指定交换机的物理部署位置,需与所属 VPC 的地域保持一致(如 VPC 在 “华东 1(杭州)”,交换机也需选该地域)。
- 选择逻辑:
- 优先选择靠近业务用户 / 本地 IDC的地域,降低网络延迟(如服务江浙沪用户选 “华东 1(杭州)”);
- 若需跨可用区容灾,同一 VPC 下的交换机可分布在多个可用区(如杭州可用区 H、G 各建一个交换机)。
2. 资源组
- 作用:阿里云的资源分组管理工具,用于按部门、项目等维度归类资源,便于权限控制和成本核算。
- 选择逻辑:
- 若企业有明确的资源分组规范(如 “电商项目组”“金融业务组”),选择对应资源组;
- 无特殊需求可留空,不影响交换机功能。
3. 标签键 / 标签值
- 作用:为交换机添加自定义标识(如 “业务 = Web”“环境 = 测试”),支持批量筛选、操作资源,是云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。
- 最佳实践:采用 “业务 – 用途 – 环境” 的标签规则,便于后期大规模资源的分类运维(如筛选所有 “业务 = 电商” 且 “环境 = 生产” 的交换机)。
4. 专有网络
- 作用:指定交换机所属的VPC,交换机是 VPC 的子网组件,必须与目标 VPC 关联。
- 选择逻辑:需提前创建好 VPC(或选择已有 VPC),确保后续配置的子网网段是该 VPC 大网段的子集(如 VPC 网段是10.0.0.0/16,交换机子网可设为10.0.1.0/24)。
5. 交换机配置区
(1)名称
- 作用:自定义交换机的标识,便于区分不同子网的用途。
- 命名规范:建议采用 “VPC 名称 – 可用区 – 业务模块” 格式(如电商杭州VPC-可用区H-Web子网),长度不超过 128 字符,直观体现资源归属与功能。
(2)可用区
- 作用:选择交换机所在的物理可用区,每个交换机仅属于一个可用区。
- 容灾建议:
- 若业务需高可用(如生产环境),同一 VPC 下可创建多个可用区的交换机(如杭州可用区 H 和 G 各建一个),避免单可用区故障导致业务中断;
- 若业务对成本敏感(如测试环境),选择一个可用区即可。
(3)IPv4 网段
- 作用:定义该交换机对应的子网地址空间,用于 ECS 实例的私网 IP 分配。
- 配置逻辑:
- 网段必须是所属 VPC 大网段的子集(如 VPC 是10.0.0.0/16,子网可设为10.0.1.0/24);
- 子网掩码(如/24)决定可用 IP 数量:/24对应 256 个 IP,/23对应 512 个 IP,需根据业务实例数量规划(如 Web 层预计 50 台实例,/24足够);
- 可点击 “+ 添加 (1/10)” 创建最多 10 个子网,满足多业务模块的隔离需求(如 Web 层、数据库层、缓存层分属不同子网)。
配置验证与最佳实践
- 网段冲突检查:确保子网网段是 VPC 大网段的子集,且与其他子网、本地 IDC 网段无重叠;
- 高可用架构:同一 VPC 下创建多可用区的交换机,ECS 实例跨子网部署;
- 标签与资源组:利用标签和资源组实现精细化权限管理与成本核算,尤其适合多部门、多项目的企业场景。